「轉型種植安全金針已經第三年了,當初一開始推動有機時,是很冒險的嘗試,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我們還是決定堅持下去...... 」
達蘭埠│Talanpo 農業產業班班長Kacaw 在紀錄片中做出這樣的表述。
Kacaw 與部落裡其他年輕的「流氓」(留在部落裡幫忙)們依循著阿美族「Malabaliw」的傳統換工制度,在位處六十石山與海岸山脈之間的「黑暗部落│Cihara’ay」進行栽種金針過程中最耗時費力的除草、採收工作,在今夏雨水不足及先後遭遇兩次颱風的侵襲下,完成了無毒炭焙金針產出。儘管未達今年預期產量,然品質卻是轉型三年多以來最好的一次。而同樣留在部落並投身社區產業工作的Tipos,從接觸有機農業到成為山興部落「吉拉卡樣│Cirakayan」有機農場經理人,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在其努力不懈的執著信念下,不但取得「慈心」有機認證,更為自己與部落農場開創出嶄新的希望。
Kacaw 與Tipos 兩人均是台灣世界展望會受助童的家屬,亦同時積極參與部落組織與產業的發展工作,而達蘭埠部落符合健康養生概念有機農法栽培的「無毒炭焙金針」,與吉拉卡樣農場產出有機轉型期的「有機秋葵」,分別獲得原住民委員會「2007原鄉佳原味,十大精選部落好滋味」評選活動之食品加工類「金獎」,以及農產品類「優選」獎項。行政院原民會表示該活動之目的,不僅只發掘優質的原住民族農產品及食品加工品,更在於支持並推動在地農產品之發展。產品除了具備優良品質外,更需考慮如何擄獲消費大眾並具備市場潛力。而對於投入有機產業的部落居民來說,此次獲獎無疑是莫大的鼓勵與肯定,對未來更是充滿期待。
Kacaw 在得知獲獎後謙虛地表示:「這一切都要感謝展望會的帶領和協助,因為有展望會的支持和鼓勵,以及經費的補助,才讓我們對轉型有基金針產業有了自信,當然更要感謝上帝一路下來指引著我們,使我們走向更好的發展!」
達蘭埠部落目前的目標,除取得金針的有機認證外,更希望能有屬於部落的展銷點。在台灣世界展望會的協力下,由部落工班整建六十石山上的閒置空間為達蘭埠展售中心,以作為部落產業之展銷據點。而吉拉卡樣有機農場自去年11月取得「慈心」有機認證後,農民收益平均也有明顯成長,並每月自農場盈餘中提撥百分之五的經費,作為協助部落兒童課業輔導使用。
經年在原住民部落推展社會福利工作的台灣世界展望會,除了關懷弱勢家庭、兒童之外,亦於2004年投入社區產業發展工作。除進行資源轉介及行政系統連結外,更聚焦於社區人才之培力,透過社區組織轉型性發展│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之社區發展模式,致力於「兒童、家庭及社區福祉的改善」;「充權│empower 兒童成為社區發展的變革觸媒│Change Agent」;「轉化社區居民與上帝、環境及他人的關係」;「充權社區並培養其互助合作之精神」;「轉化社會體系及社會結構」等五項社區發展工作。清楚定義展望會關注社區發展之精神,是強調「人」與「組織」的發展,以達到居民生活福祉的改善與社會體系的轉化。
培力社區組織與產業發展,必須不斷地行動與嘗試,同時持續透過各種會議場合或逐漸成型的機制進行深度的對話與反思,並從過程中修正一連串的行動工作方法。在部落從事社區發展工作強調的是生活、人際互動、反省能力、工作熱忱等特質,且不能跳脫「人」的範疇,一些關乎在地的結構性因素,也同樣是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
一樣的山水,相同的一群人,每歷經一段時間就會有不同的轉變。部落裡新的故事不斷地在發生,即使是身在第一線的行動工作者也難以掌控......
山興部落也好,達蘭埠部落也好,透過培力工作所帶出來的並不是部落發展的形式,而是一種「接受轉變的心態」和「引發學習的動機」的一個社區發展工作必經歷程。
是以,台灣世界展望會於培力社區產業的過程中,前後拍攝了《 展望山興未來 》、《 達悟主任 》,以及《 達蘭埠的Malabaliw 》三部紀錄影片,側寫原住民部落居民的邊緣性生活、非自願性失業等議題;以及如何透過共同經營與合作,找到新的方向與出口。而台灣世界展望會所扮演的角色只是秉持客觀原則的旁白而非主角,期待能透過紀錄片呈現部落亟欲改變現況的渴望、活絡原鄉的生命力與實踐參與社會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