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颱襲擾的夜晚,看著新聞和談話性節目,大批陌生或者原本因太熟悉而失去明確意義的字眼,突然透過螢光幕直穿而出,名嘴們大聲爭執著它們背後的邏輯關係,真實的或虛假的,彷彿就好像已經日習以為常的戲弄玩笑的一部分。一切一切顯得格外無奈和沮喪,迷失在對意義追索的歧路裡......
一直以來,幾乎不曾就政治性議題進行論述或批判。然而,無法不抱怨著長年來各種傾倒在我們身上的混亂,社會的;經濟的;傳媒的;文化的,乃至政治的混亂。所謂的知識份子們慣常的數落著彼此,有時抽離嚴肅的姿態視之,還蠻有趣可笑的,這群知識分子啊!知識分子......
什麼是知識份子。
這個名詞最早可能是指俄國的intelligentsia,這些人非常關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或思想層面等社會大眾的問題,甚至參與革命行動。在西方社會,歷代以來也有很多知識份子,他們超越了個人本職的專業領域,關懷社會大眾的福祉、民族發展,以及社會思想的演變;爲政治、經濟、文化及教育的發展提供理想;對社會的整體發展造成非常大的指引、批判與支援作用,為此,西方的社會發展,和數量相當的知識份子的存在,有很深的關係。
咱們中國也有知識份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就屬宋朝的范仲淹吧。他寫過一篇│靈烏賦│來歌頌靈烏,而│靈烏│實際上就是所謂的知識份子。全篇的精神可以用兩句話概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不以自我為中心;和「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就是寧可批判社會和朝政而死,也不願當個啞巴苟活於世。
我想,知識分子精神,莫過於此了。
當然了,我們很難給知識份一個名稱,他具有一種古典色彩、浪漫情懷、人文關懷,以及社會的意識,超越自己的專業領域,關心整個國家、社會及民族問題。他與學歷高低沒有太大關係,擁有高學歷並不一定就是知識份子,沒有高學歷的人,經過自修、閱讀、歷練後,也可以有所成就的。
知識分子不是一種職業,知識份子應該是一種心態......
有時會以為,自己可以負起社會改造的責任,但事實卻往往令人大失所望,因為改造社會不是那麼容易滴!我想,只有在兩種情況下,知識分子才能起得了作用。
第一種情況,在社會大眾被壓迫,喪失發言權,失去自由時,人們會希望知識分子出來代他們說些公道話,爭取公理與正義。不過,就現階段的台灣社會環境而言,這段時間早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人,每個說話都很大聲,言論自由到了極...極...極點!也由於普羅大眾的觀點都不一樣,所以台灣「熱鬧」的不得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大眾就不會栽呼聽不聽得到知識分子的聲音了。
第二種情況,知識分子若能發揮作用,前提是必須要在一個「尊重知識」的社會裡。可惜台灣是一個不太尊重知識的地方,所以儘管有第一流的知識份子在台灣,卻無法發聲。而那些高分貝的,永遠都是媒體寵兒或政客。或許大眾以為他們是社會菁英,其實,社會的菁英應該是文化的創造者與知識份子,我認為。
知識分子不該是一種職業,可是在工商社會中卻慢慢成了一種職業。做不了官的,只好販賣知識,例如出現在許多評論性節目裡的學者、文字工作者、資深記者等,當這樣的一種「知識販賣」行為變成謀生工具時,知識分子的使命感也就隨之消失了......
我相信,另外那些熱衷於黨派族群和色彩的知識份子們,其實一直都在很努力的否認自己的無聊、諂媚、了無新意簇擁著政治明星的事實。實在沒辦法堅決否認時,只好告訴自己,「真實的」政治明星們絕不是普羅大眾們眼裡那麼膚淺罷......
外頭風雨驟強,入夜前還優悠哉哉的兩隻小傢伙早不知躲哪去了。
風雨前的悠哉 ‧ㄚ嘛呢 & ㄛ嚕嚕 :「看啥,咬你喔!」